11月23日上午,由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教育技術學系主辦的創新創業周系列之《堅持跨過那座橋——STEM教育之于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路徑》專題講座在教育信息技術學院103教室成功舉辦。本次講座邀請了北京師范大學科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董艷教授擔任主講嘉賓,教育信息技術學院副院長胡小勇教授、教育技術學系副主任況姍蕓教授出席了本次講座。教育信息技術學院2019級教育技術學專業共100余名學生參與了本次講座。
圖1 教育信息技術學院副院長胡小勇教授致詞
講座開場,胡教授對董教授的到來表示誠摯的感謝,歡迎董艷教授蒞臨講學,期待同學們在講座中與董教授進行有效的互動,對STEM教育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專題講座開始時,董教授首先巧妙地引用抗美援朝的電影《金剛川》的片段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通過“橋梁能夠使抗戰士兵們由山的一邊到達另一端”告訴同學們,橋的重要性以及其能夠起到溝通和連接的作用。隨后,董教授以電影中出現過的不同形態結構的橋的圖片作為切入點,向同學們詳細講述了STEM教育的發展必然、STEM教育的內涵解析、STEM教育的創新導向和STEM教育的未來突破四個方面。
圖2 北京師范大學科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董艷教授主講
在STEM教育的發展方面,董教授提到,“專業化會讓我們對廣闊的語境視而不見,容易造成眼界狹隘。”她認為創造性突破往往需要跨學科知識的融合和跨學科思維的支撐。學科往往不能全面解決處理復雜問題。因此, STEM教育依托跨學科融合的教學思想,在未來教育中占有一定的發展優勢。
有關 STEM教育的內涵,董教授對進行了深入地剖析,解釋STEAM教育和STEM教育的關系,“STEAM教育是以項目學習為主要的學習方式,是STEM教育基礎上延伸的新教育模式,是技術與工程教育和藝術人文教育的融合,旨在推動技術驅動的教學創新。”談到STEM教育的創新導向,董教授通過PBL教學法、STEM教育的六原則和產生式模型,向同學們講述了STEM教育是如何在學習和應用中創新發展。
圖3 北京師范大學科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董艷教授主講
展望STEAM教育的未來,董教授強調:在STEM教育中,教師需要進行跨學科教育和跨學科教學設計支持學生進行跨學科學習,教學相長,從而促進彼此STEM素養的提升,可見STEM教育的當代價值不容忽視。
最后,董教授以奮斗的茅以升精神和堅持的李克東精神對同學們給予厚望,希望同學們能夠將學到的知識和思考的內容進行外化和表達,把思維的流動顯示出來。
在專題講座的尾聲,況姍蕓教授對董教授的幽默風趣的精彩分享致以衷心的感謝,并對講座進行了總結,鼓勵同學們以積極的心態投入未來的學習,勤思考,主動表達,加流交流互動,做一個適應教育信息化時代需求的創新人才。
圖4 教育技術學系副主任況姍蕓教授總結
講座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落下帷幕,大家紛紛表示受益匪淺,不僅對STEM教育的發展、內涵、創新導向和當代價值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對于自己的未來專業發展也有了更加清晰地認知和思考。
圖5 教育技術學系同學認真聆聽講座
撰稿人:李坤燕、梁梅、何敏
攝影人:夏廷蔚、林森
審稿人:況姍蕓 胡小勇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
二〇二〇年十一月二十四日